不同程度的电量,材料的物性都不一样。
质子重离子医院与我校附属华东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以及本市其他8家三甲医院签订了临床业务和技术应用研发合作协议。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
随后,质子重离子医院完成了质子重离子系统设备正式临床应用所需的全部行政许可审批事项,这标志着质子重离子临床治疗可以正式在国内开展。据了解,质子重离子医院依托我校附属肿瘤医院在肿瘤诊治方面的丰富经验和优势资源,将打造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化癌症诊疗中心。历经十年建设,2014年6月14日,质子重离子医院顺利开展了首例临床试验,运用重离子射线治疗本市一位71岁的前列腺癌患者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杨洁勉教授受聘为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为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袁鹏研究员。此外,中心还将与美国哈佛大学、布鲁金斯学会、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卡特中心等一流研究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中心将积极联系教育部、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等相关部门,协同开展研究和咨询工作。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近期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其应对方案展开了研讨,并就协同创新中心的发展路径和主攻方向提出了意见建议。校园行论坛是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创新项目,今年将在我国中东部地区高校陆续举办。
校园行论坛邀请了2007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人、天津财经大学校长李维安教授作主旨演讲。主旨演讲后,李维安教授与刘洪院长围绕演讲主题展开了互动探讨。论坛上,李维安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从公司治理到网络治理,他从治理概念的范围、边界和职能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治理的发展历程,并且分析了网络治理、移动互联网治理和自组织时代治理的内涵特点。之后,李维安教授回答了现场的学生提问。
2005年,复旦大学校友李岚清同志捐赠稿费,创办了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该活动标志着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论坛上,李维安教授的演讲主题为从公司治理到网络治理,他从治理概念的范围、边界和职能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治理的发展历程,并且分析了网络治理、移动互联网治理和自组织时代治理的内涵特点。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2005年,复旦大学校友李岚清同志捐赠稿费,创办了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十年来,基金会为推动中国管理学发展,促进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活动标志着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南京大学部分长江学者及200余位师生参加论坛活动,反响热烈。今年,基金会成立已有十年。之后,李维安教授回答了现场的学生提问。
校园行论坛是基金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系列活动的创新项目,今年将在我国中东部地区高校陆续举办。校园行论坛邀请了2007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人、天津财经大学校长李维安教授作主旨演讲。
4月21日,复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校园行论坛在南京大学举行。论坛上,基金会代表作了致辞。
主旨演讲后,李维安教授与刘洪院长围绕演讲主题展开了互动探讨。南京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2010年复旦管理学杰出贡献奖获奖人赵曙明教授出席活动。论坛由南京大学管理学院刘洪院长主持宝龙集团发展有限公司、上海豪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向复旦大学各捐资人民币5000万元,支持学校建设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化、信息化医科图书馆。据悉,集图书馆、档案馆、自修阅览室、研究馆、展览厅、网络中心、学术活动中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医科图书馆将成为重要的文化交流基地。我希望可以通过这本书把那种责任感传递下去,这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精神的传递。
可容纳百余人的演讲厅及五间形态各异、单间面积超过100平方米多媒体教室将有助于提高医学教学的互动性与自主性。馆内设置近40间为不同形态的医学教研活动定制的独立研究室,专设恒温恒湿、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特藏室,展示自中国现代医学教育诞生以来的珍贵中西历史资料,更通过复旦-上医人著作陈列区完整展示上医创始人、历任校长、学术泰斗及历代上医人的著作。
新馆还将成为师生寓教于乐的最佳场所。知行屋则将为医学生提供适合小组讨论、PBL教学的各种规格研究室,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并从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文化之旅致敬经典,镇馆之宝传承辉煌在图书馆文化之旅活动现场,四场精彩的主题演讲向在场师生将医学教育与图书馆文化的缘分娓娓道来。加强产学研合作,推进转化医学研究。
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因此,医科图书馆的落成将不仅为几十余万册的医学藏书提供更加优质的收藏环境,同时也将打造助力医学发展的数字信息知识库,成为复旦师生交流学习、思想碰撞的学术园。这一设计秉承开放性、适应性、信息化、生态化的人文理念,打破了传统高校图书馆封闭的象牙塔形象,以一门式服务营造师生交流学习的开放场所。建设新的医科图书馆是学校启动枫林校区新一轮建设、全面改善医学学科办学条件的一项带有标志性的工程。
同时,RFID智能化图书馆及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将配合使医科图书馆成为医学信息整合的综合体,以适应未来图书馆发展之需求。超过200平方米的超大远程转诊室,可用于实施卫星转播会诊及同步转播手术实况。
值得一提的是,新馆还拥有经景观设计师专门打造的图书馆地下庭院,分割为茶饮吧、畅谈角、创思园,并为学生修建多间、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左右的环庭院景观自修教室。在夯实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完善学科布局,推进脑科学、老年医学等新增长点的发展。
作为学子们的知识源泉和精神家园,上医图书馆历经近九十年的岁月承转,其最好的历史见证就是馆藏精品。桂永浩副校长表示,希望这些藏品能够在未来继续见证医学的荣耀和辉煌。
致辞中,朱之文向在场师生简要介绍了许健康、陈家泉两位企业家长期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关心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的事迹,对两位企业家慷慨捐资支持我校建设医科图书馆表示由衷的感谢。最后,陈思和发表题为读书,是那么好的事的精彩演讲,希望大家都能喜欢读书、享受读书。朱之文表示,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医学院,不仅需要一流的师资人才队伍作为支撑,更需要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办学环境作为保障。捐赠签约仪式分别由桂永浩和冯晓源主持。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10级本科生徐源讲述成长路上自己与图书馆的三件事,诉说上医学子对灵魂殿堂的依恋与向往。陈灏珠院士向许健康主席、陈家泉董事长赠送定制的实用系列专著。
在本次仪式上,共展出三件镇馆之宝,第一件是由上海医学院编撰的全部版本的《实用内科学》、《实用外科学》和《实用妇产科学》,实用系列专著凝聚了几代上医人的智慧和心血,如今业已成为上海医学院的一张名片。他相信,建成后的医科图书馆将为医科师生带来全新的体验,也将对复旦未来医学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彭裕文在图书馆——医学教育和医学科研的支柱演讲中讲述上医图书馆与学校共辉煌、也共患难的历史,陈灏珠发表我和《实用内科学》的不解之缘演讲,介绍《实用内科学》出版60周年来的点滴往事。他说,作为医生,编书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的水平的过程,有助于解决各类临床问题。